一、学院简介
葡京线路检测3522公共卫生学院前身为1983年原大理医学院的卫生学教研室。2002年招收首届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2003年与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产学研”合作共建“预防医学系”,2004年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同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目前设有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质量与安全3个本科专业,其中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24年开始招收培养首届成班制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留学生。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公共卫生硕士(MPH)学位授权点,其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获“十二五”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群)建设。2022年,中南大学+葡京线路检测3522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获批立项;2024年,学校被云南省政府列为推动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高校,成为云南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学院现有在校生1426人,其中本科生1173人(包括26名留学生),研究生253人;有教职员工45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13人,博士19人(含在读博士1人),云南省“万人计划”名医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3人,省委联系专家1人,云南省卫健委医学领军人才1人和医学学科带头人2人,大理州“苍洱霞光”人才1人,校级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有“云南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拥有“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人兽共患病跨境防控及检疫”“大理高原植源性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3个校级创新团队;拥有“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云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各1个;拥有葡京线路检测3522预防医学研究所、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葡京线路检测3522分中心、上海浦东—大理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实验教学平台以及P2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
多年来通过强化“院所”合作育人、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学院已形成以鼠疫、血吸虫病、病毒性疾病、地方性疾病防控研究等特色优势研究方向。近5年学院主持国家基金项目15项,包括NSFC-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一百余篇。
二、坚持党建引领、思政铸魂,打造专业特色育人体系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一流党建引领,将党建与本科人才培养工作高度融合,着力将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思路,转化为学院现代化治理能力,转化为服务国家健康战略担当。学院凝聚全员育人合力,搭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育人平台,逐步形成德育铸魂、启智润心、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位一体”的卓越公卫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员工作站、卫生健康党建联盟、“红鹰向党”大学生宣讲团影响力不断彰显,党建工作特色品牌效应逐渐形成。近三年学院党建工作成效显著,获云南省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2个;主持云南省社科普及志愿服务行动项目1项,校级党建重点课题2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项项目2项,校级第一批示范党组织建设项目1项。“红鹰向党”大学生宣讲团开展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清廉学校”“健康生活”“国门疾控”等主题宣讲17场。党员学生编演的心理情景剧《卷门的世界》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比赛百佳剧目。学院持续探索基层党的建设新做法、新经验,以高质量党建有力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本科教育教学成效与特色
在“新医科”背景下,学院紧扣“一流专业”“一流课程”“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坚持“以本为本、立德树人”,基于OBE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入专业建设目标,深化课程思政和教学改革,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近三年在学科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生发展、服务社会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突出学以致用,建设高水平学科专业
紧握中南大学与葡京线路检测3522结对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契机,合作共建“葡京线路检测3522国门疾控联盟”;聚焦“大疾控”区域性国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成立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葡京线路检测3522分中心,积极争取优质资源支持,推动专业学科建设取得成效。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获云南省一流专业立项建设,2023年开始一本招生。2024年开始招收培养首届独立成班预防医学专业南亚留学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积极申报第二学位授予专业,开拓新的人才培养路径。3个本科专业连续5年省级专业综合评价均获C级评价,预防医学专业从C进步到C+。
(二)突出铸魂强师,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院持续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近三年教师入选省“兴滇青年人才专项”2人、省委组织部联系专家1人、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多渠道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教师,引进高层次人才3人,招聘紧缺人才3人,培养博士5人,选聘银龄教师2人。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行协同”育人模式,从优质专业实践教学基地选聘355名兼职教师充实三个专业师资队伍。学院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近三年,学院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或专业技能比赛获奖55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1项,省级奖项15项,校级奖项19项。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1项。
(三)强化质量保障,推进金课金教材建设
学院严格贯彻落实“校、院、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严格执行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教学督导组工作制度,不断健全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规范,目前已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多维闭合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重视教材选用质量的监督,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全部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规划教材,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选用专业权威教材。激励教师主编或参编专业教材,近三年教师参加编写教材5部,5名教师正在参加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编写。积极推进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目前4门课程获得省级一流课程立项建设,10门课程获校级B级课程评价。所有专业必修课程均建立了试题库,核心课程教考分离考核模式已形成常态化。获批学校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立项1项,学校第一期课程思政专项课题立项2项。获批学校第一批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立项1项。
(四)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充分调动实践教学基地优质资源,持续深化“产教融合 校行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与“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共同实施“2+2+1”合作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为提升毕业实习和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优质资源和师资,促进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联动,推进研究性实习,近三年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新建35家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推行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双导师制,选聘实践教学基地兼职教师参与本科教学或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学院三个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数据来源于实习、实验、实训比例为100%。鼓励教师依托科研课题指导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目前学院90%以上教师指导本科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研究项目、大学生科研项目。近三年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立项47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21项。近三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获奖27项。
(五)夯实第二课堂,增强实践育人合力
积极发挥课外实践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平台作用,指导学院团委、学生会、健康知晓社及“红鹰向党”大学生宣讲团等团学组织定期开展富有公共卫生专业特色的实践活动。“预防传染病 健康伴我行”主题活动已成为校级健康宣传教育的品牌活动。学院团委联合厦门大学、中南大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以及开展艾滋病防控、健康科普宣传、志愿服务等独具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有力提升了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参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际工作能力,高度契合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近三年获校级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2个、“五四红旗团委”2个、“五四红旗团支部”2个,“十佳团支部”1个,“活力团支部”1个。
(六)加强交流合作,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围绕公共卫生疾控事业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作用发挥,通过与中南大学合作共建“中南大学+葡京线路检测3522跨区域合作共同体”,一翼辐射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公共卫生国际合作交流;另一翼面向云南省边境8个地州、所辖25个边境市县,组建“葡京线路检测3522国门疾控联盟”,高位推进葡京线路检测3522国门疾控联盟“教学—科研—就业—防控四个共同体”建设目标。
近两年连续召开两届葡京线路检测3522国门疾控联盟沿边公共卫生论坛,坚持需求导向,提升合作成效,推动国门疾控联盟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派出首批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42名学生到国门疾控单位实习,遴选105名国门疾控联盟单位兼职教师全程指导实习学生毕业论文,选派高水平科研团队深入边境与国门疾控联合开展科研工作。在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葡京线路检测3522尹家祥名医工作站,在公共卫生领域服务地方迈出新步伐,发挥我院在国门疾控联盟中的引领作用;召开大湄公河次区域传染病联合防控研讨会,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2024年招收培养首批来自南亚、东南亚的26名预防医学专业留学生。
学院始终立足实际,持续深入推进“一引领三融入五突破”目标任务,聚焦云南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开启国门疾控联盟建设的新实践。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指导,立足大理、服务滇西、面向云南及周边省区、辐射南亚东南亚,聚焦跨境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高原特色功能食品开发及其大健康等特色,以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群健康为己任,致力于为滇西及南亚东南亚培养具备公共卫生理论与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作者:毛彩艳;复审:赵媛;终审:何作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