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的标志性事件是“复旦共识”,后有“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等,引领新工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实践。
“复旦共识”。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组织召开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高校共同探讨新工科的内涵特征及建设发展路径,达成十点共识(即“复旦共识”):1.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2.世界高等工程教育面临新机遇、新挑战;3.我国高校要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 4.工科优势高校要对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挥主体作用;5.综合性高校要对催生新技术和孕育新产业发挥引领作用;6.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7.新工科建设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支持;8.新工科建设需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9.新工科建设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国际合作;10.新工科建设需要加强研究和实践。
“天大行动”。2017年4月8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新工科建设研讨会,与会高校共商新工科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即“天大行动”):1.探索建立工科发展新范式。2.问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3.问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4.问学生志趣变方法,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5.问学校主体推改革,探索新工科自主发展、自我激励机制。6.问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7.问国际前沿立标准,增强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
“北京指南”。2017年6月9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全面启动、系统部署新工科建设,审议通过《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即“新工科建设指南”,简称“北京指南”),提出新工科建设的7条指导意见:1.明确目标要求。2.更加注重理念引领。3.更加注重结构优化。4.更加注重模式创新。5.更加注重质量保障。6.更加注重分类发展。7.形成一批示范成果。
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其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具有战略型、创新性、系统化、开放式的特征。
新工科建设需要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并加强建设、提升质量;需要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探索符合工程教育规律和时代特点的新培养模式;重点要把握学与教、实践与创新创业、本土化与国际化三个任务,关键在于实现立法保障、扩大办学自主权、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三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