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务处网站

审核评估 | 教育政策篇(三十二):新医科建设

发布日期:2025-03-02 来源:教育评估中心 作者: 浏览:

2018年10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对“新医科”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 的意见》指出,要“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树立‘大健康’理念,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专业结构,促进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医学专业,培养一流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时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指出:“加强新医科建设,一是理念新,实现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二是背景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三是专业新,医工理文融通,对原有医学专业提出新要求,发展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医学新专业。”

新医科建设着力实现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积极探索医科与其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特别是推动“工医”深度结合,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

新医科建设,要主动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新理念”,将“大健康”融入医学教育各个环节(招生、培养、就业等)和各个阶段(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将人才培养的重点从治疗扩展到预防、治疗、康养,也就是服务于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要聚焦人才培养“新质量”,建立医学教育内外部两类平衡机制,推动医教协同、科教协同、科卫协同的“新体系”发展,建成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需要强化医科内部学科、医科和人文学科、医科和理工学科、传统医科和新兴医学专业“四种交叉”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核心是学科交叉、融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