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动高校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工作原则:服务国家发展。突出优势特色。强化协同联动。
工作目标: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特别是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点占比进一步提高;建好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专业点、300个左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在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科取得突破,形成一大批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建成一批专业特色学院,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到2035年,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协调、特色更加彰显、优化调整机制更加完善,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有力支撑建设一流人才方阵、构建一流大学体系,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重要举措:
改进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建设工作。加强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深化新工科建设。加强新医科建设。推进新农科建设。加快新文科建设。加强基础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学科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机制。
强化省级学科专业建设统筹和管理。加强学科专业设置统筹。严格学科专业检查评价。开展人才需求和使用情况评价。
优化学科专业国家宏观调控机制。切实发挥学科专业目录指导作用。完善学科专业管理制度。加强学科专业标准建设和应用。强化示范引领。深入实施“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加强专业学院建设。健全学科专业调整与人才需求联动机制。“一校一案”狠抓落实。
来源:《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