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至4日,我校国家级虚拟教研室“西部边疆高校非通用语种教师教学发展虚拟教研室”与保山学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昆明学院、玉溪师范学院、楚雄师范学院等省内兄弟院校开展联合教研活动,活动邀请了北京大学吴杰伟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米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程彤教授开展讲座和教研交流。
吴杰伟教授从专业赋能和外部挑战两个角度,分析了近年来非通用语专业学生所面临的在专业学习和应对挑战、就业竞争、职业转型困难等方面的问题。米良教授以“涉外法治背景下的东南亚法律与人才培养”为题,为大家阐释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涉外法治的重要性,厘清涉外法与国际法的区别,强调新时代涉外人才的培养要以语言人才为基本立足点。程彤教授围绕中国非通用语专业的发展历程,非通用语专业的学习方法和学生的个人发展等实际问题为师生解惑答疑。
本次联合教研活动在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区域国别学课程设置、专业学生个人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非通用语专业学生个人发展问题研讨环节更吸引了各高校百余名学生参会,学生与专家、专业教师就专业语言学习和个人发展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探讨,教研活动得到了与会师生们的高度认可。
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是国家对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交流合作过程中,担负着语言翻译的“桥梁”作用,更重要的还担负着对外交流和促进民心相通的职责和使命。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持续走实走深,国家对非通用语人才需求量不断提升,同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我校非通用语专业将基于现有国家级教学建设平台,形成以“一流专业、虚拟教研室、一流课程”三维驱动的非通用语育人新格局。通过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全国外语非通用语协同创新教育实践基地、云南省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等教学实践平台全面推进我校非通用语专业提质增效,倾力打造外语非通用语复合型人才,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责编: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