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南农业大学分课堂“农民院士大讲堂”在大理古生村开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以“责任与担当”为主题,为驻古生村科技小院的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和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师生代表及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大理部分中小学的170余名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
作为一名农业科学家,张福锁始终心系国家,心系农业,心系农民。他带领团队师生扎根农村,在农村创办科技小院,在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直接把科技成果送到田间地头,为作物高产高效和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绿油油的油菜花田边,张福锁院士讲述了自己与团队成员把课堂和实验室搬进乡村农田,扎根洱海流域开展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和探索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历,诠释了新时代农业科学家求真笃行、敬农致用的初心和使命。
云南农业大学常驻古生村科技小院开展工作的陈丽红副教授讲述了自己参与张福锁院士团队开展水稻控灌减排与农田调蓄试验研究的亲身经历,鼓励更多教育科技工作者以张福锁院士为榜样,把科技报国基因代代相传,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郝家璇分享了自己跟随院士投身洱海治理、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用实际行动激励更多青年学子在广袤的乡村热土上书写奋斗的青春故事。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世波说,由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州人民政府三方合作共建的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及其科技小院在洱海保护、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张福锁院士心系“三农”,把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出了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的大文章。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刀梦寅表示,参加今天的大讲堂,让我感触颇深。我们所需的基本生存需要——衣食住行,都来自农业一线工作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我们应该对他们始终保持崇高的敬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为三农事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要向沉下身子、忙在田间地头的“农民院士”们学习,以他们的精神为引领并落实到日常实践中。
我校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研究生周也富表示,参加今天农民院士大讲堂的学习,对我来说是一场三农情怀的熔铸,更是一种实践的指引。张院士和许许多多的专家老师、同学扎根三农,服务乡村,他们在全国各地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做出了丰硕成果。这种扎根一线,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与农户一同协商,对生产技术进行优化,将试验成果推广到田间地头的模式正是我们青年学生、农科学子发挥自身所学的最好途径。听了张院士的课,我愈发坚信,通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指示精神,能够产出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重要科研成果,能够引导青年学子健康成长,实现人生价值。
【责编/付智敏 审核/刘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