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6-21| 来源:赵天章
美洲大蠊属昆虫纲、有翅亚纲、蜚蠊目、蜚蠊科,是蜚蠊目中的一个优势种,蜚蠊俗称蟑螂。在我国,美洲大蠊大多用于药物研发,而用于药物提取的美洲大蠊会产生大量的残渣将其作为废弃物处理,在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源的同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研究表明美洲大蠊药物残渣粗蛋白含量达73.41%(干重)、粗脂肪含量达20.48%(干重),且含有甲壳素、抗菌肽,属于新型天然抗生素,可应用于家禽饲料中蛋白替代、抗菌饲料的研究,既可缓解蛋白资源紧缺的问题,降低养殖成本,又利于环境保护。
回肠肠道差异基因变化情况 回肠肠道门和属水平菌群组成变化情况
为此,我校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动物生态学团队赵天章课题组通过在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美洲大蠊药物残渣替代膨化豆粕,研究其对三黄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肠道消化酶活性、肠道菌群和回肠转录组的影响。结果表明,美洲大蠊药物残渣可以替代膨化豆粕作为三黄鸡饲粮中蛋白质来源,对生长性能没有负面影响,且中、低剂量的美洲大蠊药物残渣可以改善三黄鸡肠道形态、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维持回肠肠道菌群稳定,并在转录组水平上加强维生素、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消化吸收及代谢通路基因的上调差异表达,抑制相关引起肠道发生异常基因的表达,调节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对三黄鸡肠道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该研究首次证实美洲大蠊药物残渣可作为一种家禽养殖优质蛋白质饲料或饲料添加剂,为下一步美洲大蠊药物残渣在家禽饲料中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邓川牛是云南省主要地方品种之一,中心产区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因最早饲养于邓川地区而得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同时还具有耐旱、耐粗饲等特点。此外,邓川牛乳用性能突出,乳质佳,牛乳中营养成分含量较高,是制作奶产品的优质原料。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对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作为中国唯一乳用型黄牛品种的邓川牛,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
赵天章课题组利用牛100K SNP芯片从分子水平层面分析了邓川牛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家系结构和近交程度。结果表明,邓川牛保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偏低,大部分个体呈中等程度的亲缘关系,部分家系公牛数量较少,存在血统流失风险,总体上群体近交水平较低,需引入新纯种血缘以扩大种群规模和遗传多样性。
纯种邓川牛公牛 纯种邓川牛母牛
本论文对于邓川牛原始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结果,为下一步指导大理地区邓川牛保种繁育中心对现有邓川牛开展纯种选育、分子育种及杂交改良等保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同时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纯种邓川牛优秀的遗传资源,助力云南省利用优秀地方黄牛种质资源实现种质创新和发展畜牧业新质生产力。
近日,两项成果一项以“The American cockroach (Periplaneta americana) residue could partially replace the dietary puffed soybean meal in the Three-yellow chickens”为题,在Poultry Science杂志(IF=4.4;中科院1区TOP期刊)网络发表,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2022级生态学研究生欧国雨;一项以“Analysis of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a conservation population of Dengchuan cattle using a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chip”为题,在Animal Biotechnology杂志(IF=3.7;中科院3区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2021级生态学研究生王萍萍,赵天章副教授为两篇文章的通讯作者。
【责编:魏波 审核:马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