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文明创建»
创建动态»
我是理大人 | 一颗石榴籽的成长密码——聂梦
发布日期:2025-05-08 来源:葡京线路检测3522新闻网 浏览: 次
在葡京线路检测3522的校园里总活跃着一个忙碌的身影——她时而抱着教案疾步走向教室,时而站在宣讲台前神采飞扬,时而又在展馆里为参观者娓娓道来。她是2022级思政专业的聂梦,一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传播完美结合的“思政追光者”。同学们常常笑称她是“行走的思政教科书”,而她的故事,就像她最爱的石榴花一样,在理论土壤中扎根,在实践阳光下绚烂绽放。
书页间的微光:从“走心”学习到专业第一
“初入大学刚读《共产党宣言》时,我也曾被‘一个幽灵’的比喻困惑。”聂梦笑着回忆。正是这种困惑,推动她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学习法:课堂上,她聚精会神,通过深入学习夯实基础理论知识;课余时间,她沉浸于经典著作的研读,不断拓宽和深化自己的理论视野;与此同时,她以民族团结等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检验和验证所学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这种“啃原著+解现实”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意外收获:她的专业绩点稳居年级1/118,连续两年综合测评年级第一,更先后斩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人保助航”奖学金。在竞赛领域,荣获2025年滇西“未来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大理州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个人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2项、州级4项、校级20余项。
在竞赛领域,荣获2025年滇西“未来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大理州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个人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2项、州级4项、校级20余项。
讲台上的绽放:让理论长出“石榴籽”
2024年冬天,聂梦在参与漾濞县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试点项目时第一次以“石榴籽”宣讲团成员身份走进漾濞县小学。面对教室里哈着白气的孩子们,她突然意识到:“理论不是飘在天上的云,而是能暖人心的火。”那天,她把民族团结理论融入彝族火把节传说,带着孩子们跳起“团结舞”,课后,一位彝族学生着她的衣角说:“老师,我明天要带我姐姐来听你讲故事。”这样的时刻越来越多:在大理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第二届“石榴籽”宣讲员讲解决赛上,她用洱海保护的真实案例诠释“命运共同体”,斩获一等奖;在大理州第一届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中,一段讲述革命烈士王德三故事的演讲让评委红了眼眶;在大理州大中小学思政教师集体备课会上拿下"教学示范奖",她的“理论情景剧”教学法让在场老师纷纷举起手机录像。
这样的时刻越来越多:在大理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第二届“石榴籽”宣讲员讲解决赛上,她用洱海保护的真实案例诠释“命运共同体”,斩获一等奖;在大理州第一届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中,一段讲述革命烈士王德三故事的演讲让评委红了眼眶;在大理州大中小学思政教师集体备课会上拿下"教学示范奖",她的“理论情景剧”教学法让在场老师纷纷举起手机录像。
知行合一的答卷:做新时代的“追光者”
翻开聂梦的日程本,能看到用不同颜色标注的200余场宣讲记录:给学校同学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时画上红旗,为社区老人解读政策时描出同心圆,带着白族、彝族孩子们用纸片裁出“民族团结石榴树”。作为大理苍洱“石榴籽”宣讲团核心成员、校民族艺术馆讲解员、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成员,她积极投身宣讲实践,三年间为国家机关、大中小学等不同群体提供了200余场理论宣讲服务,覆盖人数达1万余人次。这名中共预备党员始终记得导师的话:“思政人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去年12月,她跟随宣讲团奔赴普洱,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前,她带着全体师生重走盟誓路,当触摸到碑文上“从此我们一心一德”的斑驳字迹时,她突然理解了何为教育的生命力,这次宣讲让她更加热血沸腾。返程火车上,她修改出全新的宣讲稿,后来这篇凝聚着实地感悟的讲稿,助她在“未来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夺得滇西赛区二等奖。
某个黄昏,聂梦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民族团结群雕像”前做讲解,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有参观者问:“你一个小姑娘,为什么对民族团结这么执着?”她指向展板上的一句标语——“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轻声说:“因为这就是思政课教会我的,讲最动人的中国故事。我想用‘00后’喜欢的方式告诉世界,思政课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要实现知识积累与价值追求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赋予我们认识世界的思想武器,更锻造我们改变世界的实践力量。我要做新时代的‘石榴籽’宣讲员,把党的创新理论化作润泽苍洱的春雨。”
(责编:张志军 审核:张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