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理论园地» 理大青年之声:习近平用典(二十六)

理大青年之声:习近平用典(二十六)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5-02-20浏览:

1.解读

团结就是力量,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小到家庭,大到单位,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团结,都需要和合。如今的时代,单打独斗可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绝不可能基业长青。没有合作就没有进步,没有共赢就没有未来。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因为各民族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拧成一股绳,所以中华民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因为在国际关系中真诚地同别国守望相助、携手前行,所以中国同其他国家不断扩大交往、共享繁荣。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疲软无力,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不稳定因素此起彼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遗世孤立。只有以同舟共济的真诚态度深化合作,以相向而行的务实行动管控分歧,我们才能共同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真正缔结为命运共同体。

2.原典

老子曰:“夫人君不出户,以知天下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故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

——〔战国〕文子《文子·下德》

3.释义

上面这段话出自《文子·下德》,主张君主应利用众智众能治理天下。

文子认为,国君不出朝廷就能知天下之事,这是因为他们能以身边的事物推知其他事物,以身边的人推知其他人。由此得出:"故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也就是说,聚集众人的力量和智慧去做事,就没有不成功的。

后《淮南子》引用《文子》此语,按当时习惯改“即”为“则”,如同司马迁《史记》引《尚书》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