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理论园地» 理大青年之声:习近平用典(十一)

理大青年之声:习近平用典(十一)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4-02-23浏览:

1.解读

2014年“六一”前夕,习近平同志在北京民族小学召开的座谈会上,鼓励孩子们要 “心有榜样”,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引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正是要说明,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他人为镜,借鉴好的,加以发扬;照见差的,加以改正。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正确的大道理” 凌空蹈虚,要让公众感同身受,身教重于言传,具体强于抽象,“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不管是航天英雄、奥运冠军、大科学家、劳动模范、青年志愿者,还是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好人,都可成为精神的楷模、道德的标杆,帮助我们找差距、找不足、找方向,达到 “见贤思齐” 的效果。

2.原典

子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3.释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谈的是道德修养问题。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德才兼备者。齐:相同。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孔子这句话,成为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意思是要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又要以他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覆辙。

“见贤思齐”,昭示了榜样的示范作用,“见不贤而内自省”。则是说明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自省”就是自我反思、反省,其目的正如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所言:“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还有类似的表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善而从,就是“见贤思齐”;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见不贤而内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