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东喜玛拉雅研究院)2021级生物科学2班本科生罗朝洋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学术期刊Integrative Zoology (IF 3.5;中科院分区1区;JCR分区1区)上发表题为《Insight into body size evolution in Aves: Based on some body-size-related genes》的研究论文。东喜玛拉雅研究院为第一单位,通讯作者为我校沐远副研究员、王荣兴副研究员和昭通学院郎大田副教授。
图1 IGFBP7和PLXDC2基因在不同体型鸟类中的进化速率
正选择位点结果显示,大体型和中等体型鸟类的正选择位点最为集中(集中于ACAN、OBSL1、IGF2BP1等基因),占总数的92.48%,小体型鸟类中的正选择位点仅占0.26%(图2)。此外,大体型鸟类谱系中检测到许多氨基酸趋同替换。
图2 通过分支位点模型检测到的鸟类谱系中正选择信号的分布
研究进一步构建了鸡形目和企鹅目两个数据集。在鸡形目中,PLXDC2和ATP11A基因在大中型物种中受到显著选择压力。在企鹅目中,与体型相关的GRB10和OBSL1基因同样面临显著选择压力(图3A,B)。该研究丰富了对鸟类体型进化机制的理解。
图3 鸟类目阶元间正选择信号分布和信号数量
本文得到了葡京线路检测3522实践创新群本科生王秋萍、许雄惠等同学,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黄鑫博士协助。项目资助: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2401AT0700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60119)、葡京线路检测3522高层次人才引进启动项目(KY1916101940),云南省高校洱海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检测工程研究中心项目(DXDGCZX03)。
【责编/付智敏 审核/张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