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思政课是塑造青年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葡京线路检测3522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明月老师,深耕思政教育一线,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真诚的育人情怀,诠释着新时代思政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他的课堂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温度,让理论学习变得生动而有力量。
跨界经历铸就多元教育视角
从法学博士到国际事务工作者,再到思想政治教育者,马明月的职业轨迹充满跨界色彩。在复旦大学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期间,还赴法国巴黎政治大学开展交流与访学,让他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政治生态。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学术视野,更培养了他将国际视角融入思政教学的能力。2021年投身高校教育后,马明月将这些宝贵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的积累,使他的思政课堂始终保持前沿性与实践性。
创新教学让理论“活”起来
面对“00后”学生的认知特点,马明月不断探索思政课的创新路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中,构建“三维教学法”:以大理本地案例为载体,将喜洲古镇文旅融合、周城扎染产业升级等实例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讲解;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通过纪录片片段和数据可视化图表呈现理论实践成果;以互动讨论为纽带,组织“传统文化传承”主题辩论赛,激发学生思辨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课堂参与度。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马明月荣获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云南赛区比赛暨第七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第一届云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等,并入选葡京线路检测3522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
研教融合提升育人深度
在澜湄区域合作、宗教与国际关系等研究领域,马明月也取得丰硕成果。2021年以来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等其他课题7项,积极探索科研反哺教学育人,长期研究如何将相关研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这种研教融合的模式,既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也培养了实践能力,逐渐形成了“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科研-教学-育人”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自2021年以来,他指导多个学生团队参加教育部“领航计划”中“大学生讲思政课”和“微电影展示”大赛,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亦师亦友传递教育温度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对话。”马明月始终践行这一理念。他往往在上完课、听完讲座之后,就同学生一起聚到学校餐厅的饭桌上,大家团团围拢,交流学习、思想和生活。
“老师,我发现你是个有趣的灵魂。”
“一学期了,上完你的课,我发现获得的知识远远大于课本!”
“马老师,您的课是我听过很有趣的一节思政课,收获很多,以前觉得课本上的知识离我们很远,通过您的讲授,我深刻感受到思政课就在我们身边。”
2021年以来,马明月重点打造大学生学术科研共同体,根据学科发展的要求和学生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及早关注学科内的一些前沿问题。同时,他组织开展了以“澜湄博识”为主题的系列学术沙龙,每月举行1至2次,形式上不断革新,内容不断丰富,累计已有800余名学生参与到学术交流活动中,通过孵化和培育多个大学生科研项目,为学生后续开展学术科研提供引导和传授经验。
辐射引领推动教学革新
谈及未来规划,马明月表示将聚焦“数字化思政教育”领域,探索虚拟仿真技术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平台。他希望通过持续创新,让更多青年学子感受到思政课的魅力,在成长道路上坚定理想信念。
从跨界探索到深耕讲台,从理论创新到实践育人,马明月用行动诠释着“有温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教育理想的践行,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生动实践。在这条育人之路上,他仍在不断前行,用知识与情怀点亮更多青年的成长之路。
【责编/付智敏 审核/张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