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荣誉盛典上,葡京线路检测3522文学院新文科创新实践团师生团队创作的AIGC作品《蒹葭》脱颖而出,获得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文化艺术类二等奖。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的主题为“发现美好,传递价值”。本届活动征片收到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土耳其、伊朗、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共计6300余部。
《蒹葭》由葡京线路检测3522文学院新文科创新实践团团长潘越华老师和艺术学院孙聪老师领衔创作,官宇、陶冶、赵加铭老师,文学院温意丽、杨怡雯、章潘琪同学参与制作,是大理州网络视听创作领域首条全流程AIGC作品。通过精美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引发观众情感共鸣,触动人们对自然、生命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潘越华表示,去年北影节我们团队拿到了三等奖的成绩,这次《蒹葭》获得二等奖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从三等奖到二等奖,从大理到北京,我们团队的“影视+”“新闻+”实践之旅中,团队、实践、创新是关键词。北影节现场,我们共同体悟短视频领域行业生态的最新变化与业界学界的深度思考,实现了实践与学术的同频共振。未来,我们将继续拥抱新技术、新平台,贴近当下现实生活,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动人瞬间,塑造丰富立体的中华文化形象,展现新时代风貌,创作出有深度、接地气、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优秀短视频作品。
创作团队成员杨怡雯同学表示:“很荣幸可以有这次宝贵的机会,来到北影节现场学习,主题论坛围绕短视频领域的前沿议题传达真知灼见,让我了解到了短视频板块的最新动态。荣誉盛典更是星光璀璨,我也有幸亲眼见证荣耀时刻!”
创作团队成员章潘琪同学表示,在这次的学习中,我重构了自己对短视频的看法,“视频天下,短而有为”。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已经全方位地渗透进人们生活中,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媒介与艺术形态。
创作团队成员温意丽同学表示,结合在高峰论坛与现场交流中获得的知识,回望《蒹葭》的创作历程,发现这一AI短视频不仅仅是对传统视听语言创作过程的一次挑战,更是一次又一次修改,一次又一次调用新闻传播、文学、艺术、计算机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知识,一次又一次在数据的海洋中挖掘真实价值的有趣过程。
文学院院长纳张元教授表示,在短视频创作的潮流下,优秀的短视频作品应与时代同频共振,展现青春视野,讲好中国故事,这也是文学院新文科建设的一个侧面。北京国际电影节是一个高水平的文化交流平台,葡京线路检测3522鼓励且支持学生奔赴一个又一个广阔的舞台,吸收前沿知识,促进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