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言说的父爱
发布日期:2021-10-29
浏览: 次
图书馆 牟朝霞/文
父爱如春雨,浇灌着我心中的梦想;父爱如明灯,照亮了我前方的路。亲爱的爸爸,您用双手撑起了我们的家,愿时光能慢一些,不想让您再变老,愿您往后余生平安、健康、喜乐!
——题记
1959年,我的爸爸出生在四川一个普通的家庭,他是爷爷奶奶的第三个孩子,兄妹共五个。爸爸勤奋爱读书,当年以高中学历进入到我们县的一个村小当老师,成为了一名民办小学教师。教书的那个村离我们家很远,爸爸常常是住在学校,只在周末才回到家中。1998年以后,开始逐渐清退民办教师,爸爸为了成为公办教师,开始去县里的进修学校学习,那段时间,母亲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农活儿和家务。印象中爸爸总是穿着干净的白衬衣,有着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喜欢为村里的一些大事主持公道,喜欢帮衬家中的兄弟姐妹。
那个年代的小学教师收入微薄,家中经济拮据,常常需要做些其他生计补贴家用。爸爸除了教书,周末回到家中就和我们一起干农活,光着膀子在烈日下背、挑,栽秧打谷、犁田种地,完全不惜力,浑身的汗在身上湿了干,干了湿,把自己当牛马用。收假后他又穿着整洁,骑着自行车去学校,小学教师和农民的身份交织在一起,丝毫没有违和感。此外家中还做起了面条加工的生意,收麦、揉面、擀面、制作面条、卖面条,爸爸和妈妈一起用汗水撑起了这个家,养育着我和弟弟。这样常年累月的消耗在那时已经开始对爸爸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他开始出现咳嗽气喘症状,当时医疗条件差,也没有更多重视,只是常常在村里的一个老中医处抓中药吃。现在想来,如果那时能够重视一些彻底治疗,爸爸现在的身体也不至于会这么差。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我初中毕业。初中毕业是我们那一代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时在农村,读高中上大学成本太高,村邻们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走读书这条路,常常以孩子学习成绩太差、不是学习的料为由,早早辍学或者好一点的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对于我,当时因为家中窘困,加之还有一个弟弟,如果我继续读书对家里来说压力太大,妈妈的本意是让我初中毕业后读师范学校,然后接我爸的班当老师。但后来因为我自己的坚持,父母还是全力支持我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远离父母,也是家里第一次感觉到经济上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妈妈外出深圳打工挣钱,爸爸带着弟弟在家务农教书,我去县里的高中艰苦求学,一家人从此聚少离多。放假回到家中,发现爸爸的脾气变得更大了更急躁了,还做起了开摩托车拉客挣钱的生意。每每想起那段时间的生活,充满了深深的愧疚和自责,因为自己要上学,害的爸妈如此辛苦,弟弟也不能上高中,早早独自一人外出打工,爸爸的身体也更不好了。
2002年我高中毕业选择了学医并如愿考取了哈尔滨医科大学,从此我离家更远了,回家的次数更少了,2007年临近大学毕业时,我接到了妈妈的电话,说爸爸骑摩托出车祸,急性硬膜外出血,已经在县医院做了手术,正在病房昏迷着,我火速赶回家,见到了头上包着纱布的爸爸,他已经醒过来了。妈妈说,爸爸怕我担心还想瞒着我不告诉我这个消息。我又生气又自责,本以为自己当医生,以后家人有病就不愁了,没想到爸爸有病却不告诉自己,因为怕女儿担心,怕给我添麻烦。
再后来我继续求学,工作,结婚,生子,和父母远隔两地生活,爸爸始终是独自承担一切,今年他已经61岁了,退休了,拿着每月6千多的退休工资,有我妈妈的照顾,只是他的身体成了我们最担心的事情,能做的太少,最多就是打电话问候叮咛一下。父母成了我这辈子最为亏欠的至亲至爱之人!
多少次,我想说:
爸爸,你一定要把自身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不要总想着挣钱。
爸爸,弟弟的婚事,你们不用太操心,照顾好自己最重要。
爸爸,我在外生活得挺好的,身体也好好的,你们不用牵挂。
爸爸,多少次女儿违背你的意愿做自己的选择,惹你生气,对不起。
爸爸,有病你一定要去大医院看,不要怕麻烦,不要想着省钱。
爸爸,你一定要定期检查身体,按时测量血压,遵医嘱服药。
爸爸,我想你,我爱你,你听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