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防诈案例库
日期:2025-03-01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高校防诈案例库

一、网络刷单返利诈骗

1. 常规商品刷单诈骗

案例详情:在某高校就读的小陈,平时总琢磨着利用课余时间赚点零花钱。一天,他在校园兼职群里看到有人发 “兼职刷单,一单能赚 5 - 20 元” 的消息,想着既能轻松赚钱又不耽误学习,便添加了对方微信。起初,对方让小陈购买几元的小物件,完成任务后,小陈真的收到了佣金。尝到甜头的小陈放松了警惕,随后对方让他刷价值上千元的电子产品,承诺完成后会有高额佣金。小陈没多想就付了款,可之后对方却以系统故障为由,要求他继续刷单才能返款。这时小陈才意识到自己被骗,白白损失了 2000 元。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先用小额返利获取受害者信任,让受害者放下防备,接着用高额回报诱惑其进行大额刷单,等受害者付款后,就找各种借口拒绝返款,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2. 虚拟物品刷单诈骗

案例详情: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小吴,平时喜欢玩游戏。一次上网时,他看到 “刷游戏点卡,每单返现 10%” 的广告,觉得既能玩游戏又能赚钱,十分心动,便加入了对应的 QQ 群。群主让他购买指定游戏点卡,并把卡密发送给客服。小吴花 500 元买了点卡,可客服却称系统延迟,需要再刷 3 单才能返现。小吴察觉到不对劲,及时停止操作,才没造成更大损失。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利用虚拟物品交易后难以追回资金的特性,诱骗受害者购买虚拟商品,随后以各种理由拖延返款,等受害者反应过来,骗子早已消失无踪。

3. 商家好评刷单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周经常在社交平台上浏览各种信息。有一天,他看到有人招募商品好评刷单员,对方说只需购买商品并给出好评,就能拿回本金还能得到奖励。小周觉得这事儿简单,就按要求购买了商品并好评。可等了好久,都没收到返款,再联系对方时,发现自己已经被拉黑,白白搭进去 800 元。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抓住商家渴望获得好评提升销量的心理,吸引受害者参与刷单,实则是为了骗取受害者的购物资金。

二、冒充熟人诈骗

1. 冒充 QQ / 微信好友

案例详情:学生小何和好友小林平时关系特别好,经常在 QQ 上聊天。一天中午,小何正在宿舍休息,突然收到小林的 QQ 消息,说自己在医院看病,钱包丢了,现在急需 1000 元交医药费。小何没多想,因为对方头像、语气都和平时一样,就直接转账了。可等他打电话想确认时,却发现小林的手机关机了。过了一会儿,小林用另一个号码回电,说自己 QQ 被盗了,小何这才知道被骗。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盗取社交账号后,利用好友之间的信任,编造紧急情况,让受害者在来不及核实的情况下转账汇款。

2. 冒充老师 / 辅导员

案例详情:大二学生小郑对学校的事务一直很上心。有一天,他收到一条 “辅导员” 发来的短信,说学校有个紧急项目需要缴纳费用,让他尽快转账到指定账户。小郑担心错过重要事项,没敢打电话确认,就急忙转了 3000 元。后来和同学聊天才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自己被骗了。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冒充学校老师或辅导员,利用学生对老师的敬畏和信任心理,以学校事务为借口实施诈骗。

3. 冒充亲属

案例详情:学生小魏正在上课,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他舅舅,语气十分焦急,说在外地出了车祸,现在急需手术费,让小魏赶紧转账。小魏一听就慌了神,也没仔细核实,匆忙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了 5000 元。等他联系家人确认时,才知道这是一场骗局。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冒充受害者亲属,编造突发危险情况,利用受害者关心亲属的心理,让其在慌乱中转账。

三、虚假购物服务诈骗

1. 二手交易平台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杨一直想入手一款二手手机,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他看中了一款价格合适的手机。和卖家沟通时,卖家说平台交易手续费太高,让他私下转账,还承诺会尽快发货。小杨觉得能省点钱,就按照对方要求转账了。可之后,卖家却以各种理由拖延发货,最后直接失联,小杨白白损失了 1500 元。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以节省手续费等理由诱导买家脱离平台交易,一旦收到钱,就消失不见。

2. 虚假购物网站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谢想买一款热门商品,在网上搜索时,点击进入了一个看起来很正规的购物网站。他按照页面提示下单付款,可等了好几天都没收到商品。当他再次登录网站时,发现网站已经无法打开,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损失了 800 元。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搭建虚假购物网站,模仿正规平台的页面和操作流程,骗取受害者的购物资金。

3. 代购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朱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布海外代购化妆品的信息,正好自己需要,就联系对方代购。付款后,对方先是说海关扣关,需要补交税费,后来又以各种理由让小朱多次转账。小朱前前后后转了 2000 元,最后对方却失联了。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以代购为幌子,编造各种借口,让受害者多次转账,从而骗取钱财。

四、网络贷款诈骗

1. 低息无抵押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孟这个月生活费有点紧张,在网上搜索贷款信息时,看到一家贷款公司宣传 “低息无抵押,快速放款”。他想着解燃眉之急,就申请了贷款。对方说需要先缴纳 1000 元手续费才能放款,小孟交了钱后,对方又以流水不足等理由让他继续转账。小孟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损失了 1000 元。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以低息、无抵押为诱饵,吸引急需资金的人申请贷款,然后以各种理由收取手续费、保证金等费用,骗取钱财。

2. 注销校园贷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卢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说小卢大学期间办理的校园贷存在不良记录,需要注销账户,否则会影响征信。小卢信以为真,按照对方要求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验证资金”,转了 5000 元后才发现被骗。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冒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学生对征信的重视,以注销校园贷、消除不良记录为由,诱骗受害者转账。

3. 二次贷款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徐在某平台申请贷款后,一直没收到钱。这时,他接到一个 “客服” 电话,说他填写的信息有误,需要缴纳 3000 元解冻资金才能重新放款。小徐转账后,还是没收到贷款,再联系对方时,已经被拉黑,损失了 3000 元。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针对已经申请贷款的人群,以贷款流程出现问题为由,骗取额外资金。

五、冒充公检法诈骗

1. 冒充公安局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姜正在宿舍学习,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 “公安局民警” 的电话。对方准确说出了小姜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还说小姜涉嫌洗钱,需要将资金转入 “安全账户” 配合调查。小姜被对方严肃的语气吓到了,没敢怀疑,按要求转账了 8000 元,后来才发现自己被骗。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者个人信息,冒充公安局民警,编造违法事实,利用受害者的恐惧心理实施诈骗。

2. 冒充检察院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唐接到 “检察院” 电话,对方称小唐涉及一起经济案件,需要提供资金证明,让他把钱转入指定账户。小唐稀里糊涂地转了 3000 元,转账后才觉得不对劲,意识到被骗。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冒充检察院工作人员,以案件调查为由,骗取受害者的资金。

3. 冒充法院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许接到 “法院” 电话,说他有一张传票未领取,涉及合同纠纷,需要缴纳诉讼保证金。小许按照对方要求转账 2000 元后,发现自己被骗了。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冒充法院工作人员,以传票、诉讼等为借口,骗取受害者钱财。

六、网络交友诈骗

1. 恋爱交友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董在社交软件上认识了一名异性,两人聊得很投机,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之后,对方经常以家人生病、创业失败等理由向小董借钱。小董心疼对方,先后转账 10000 元,可突然有一天,对方失联了,小董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通过网络与受害者建立恋爱关系,利用受害者的感情,以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2. 投资交友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楚在一个交友群里认识了一个人,对方说发现了一个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邀请小楚一起投资。小楚听了很心动,转账 5000 元后,却发现投资平台无法登录,对方也联系不上了。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以交友为幌子,向受害者推荐虚假投资项目,骗取投资资金。

3. 游戏交友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冯在玩游戏时,结识了一名 “好友”。对方说有低价游戏装备出售,小冯付款后,对方不仅没交付装备,还把他拉黑了,小冯白白损失了 1000 元。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在游戏交友过程中,以买卖游戏装备等为由,骗取受害者钱财。

七、虚假中奖诈骗

1. 短信中奖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沈收到一条短信,说他的手机号码中了二等奖,奖金 10 万元,但需要先缴纳 5000 元手续费。小沈想着这么幸运,没多想就转账了,可之后一直没收到奖金,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中奖信息,以缴纳手续费等理由,骗取受害者钱财。

2. 网络链接中奖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袁在浏览网页时,突然弹出一个中奖页面,说他幸运抽中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只要填写个人信息并缴纳 800 元快递费就能领取。小袁照做后,不仅没收到奖品,还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接到了很多骚扰电话和诈骗信息。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利用虚假中奖链接,骗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和钱财。

3. 社交平台中奖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谭在微博上收到一条私信,说他参与的活动中奖了,奖金 5000 元,但需要先缴纳 20% 的个人所得税。小谭转账 1000 元后,对方就失联了。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在社交平台上以中奖为由,骗取所谓的税费等费用。

八、校园贷变种诈骗

1. 培训贷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范想找份兼职锻炼自己,看到一家公司招聘广告,说提供高薪兼职,但需要先参加培训,培训费用可以通过贷款支付。小范觉得机会难得,就签订合同贷款 20000 元参加培训。可培训结束后,不仅没得到承诺的兼职,还背上了贷款债务。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以兼职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参加培训,实则是为了骗取培训费用。

2. 美容贷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孙去美容院做护理时,工作人员向她推荐美容项目,说可以通过贷款分期付款,利息很低。小孙办理贷款后,才发现实际利息高得离谱,而且美容效果也不好,陷入了还款困境。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诱导学生贷款进行美容消费,设置不合理的贷款条款,让学生陷入债务危机。

3. 租赁贷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杜在租赁房屋时,中介说通过贷款支付房租更划算。小杜办理贷款后,中介却卷款跑路了,房东要求小杜搬离,小杜不仅没了住处,还得偿还贷款。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在租赁场景中,诱导学生贷款支付租金,骗取贷款资金后逃之夭夭。

九、虚假招聘诈骗

1. 收取报名费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韦在网上看到某公司的招聘信息,待遇十分优厚,不过需要缴纳 300 元报名费。小韦想着这么好的工作,交个报名费也值得,就转账了。可之后,对方以各种理由拖延面试,最后直接失联了。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以虚假招聘为手段,收取报名费等费用后,消失不见。

2. 套取个人信息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毛在某招聘平台投递简历后,接到一个 “公司” 电话,说他符合岗位要求,需要进一步填写详细个人信息。小毛没多想就照做了,结果个人信息被泄露,之后接到了大量骚扰电话和诈骗信息。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通过虚假招聘收集受害者个人信息,用于其他违法活动。

3. 押金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蔡应聘一份兼职工作,对方说工作需要使用公司设备,要缴纳 800 元押金。小蔡交了押金后,发现工作内容和描述的完全不一样,要求退还押金时,对方却拒绝了,小蔡只能自认倒霉,损失了 800 元。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以工作需要为由,收取押金,等受害者发现问题,就拒绝退还,从而骗取钱财。

十、伪造官方文件诈骗

1. 伪造录取通知书诈骗

案例详情:高考结束后,学生小贺收到一份 “某知名大学” 的录取通知书,上面说他已被录取,但需要提前缴纳学费 20000 元。小贺一家兴奋之余,也没仔细核实,就转账了。后来才发现,这是一份假录取通知书。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取学生和家长的学费。

2. 伪造奖学金通知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雷收到一封 “学校教务处” 发来的邮件,说他获得了一笔奖学金,需要提供银行卡信息才能领取。小雷提供信息后,银行卡内的 5000 元资金被盗刷。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冒充学校官方,以发放奖学金为借口,骗取受害者银行卡信息,进而盗刷资金。

3. 伪造考试通知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彭收到一条 “教育局” 发来的短信,说他报考的考试因特殊原因需要重新报名缴费,并附带了一个链接。小彭点击链接缴费 800 元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伪造官方考试通知,利用考生对考试的关注,骗取报名费用。

十一、新型 AI 诈骗

1. AI 生成虚假身份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田在社交平台结识了一位自称是 “知名摄影师” 的网友,对方分享的作品十分精美,还讲述了许多摄影经历,让小田深信不疑。一段时间后,“摄影师” 称有个拍摄项目缺资金,向小田借钱周转。小田出于信任转账 5000 元,后来才发现这些作品都是 AI 生成,对方身份也是伪造的。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利用 AI 技术生成虚假身份和作品,在网络社交中塑造令人信服的形象,获取受害者信任后实施诈骗。

2. AI 模拟声音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顾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父亲焦急的声音,说自己在外地出了交通事故,急需赔偿,让小顾马上转账 2 万元到指定账户。小顾一听父亲的声音,心急如焚,没有多想就转账了。事后联系父亲才知道,父亲根本没出过门,是骗子利用 AI 技术模拟父亲声音进行诈骗。

诈骗手段分析:借助 AI 声音模拟技术,克隆受害者熟悉的人的声音,编造紧急情况,让受害者在情绪激动时来不及核实就转账。

3. AI 深度伪造视频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秦在手机上收到一段微信视频,视频中的 “老师” 语气严肃地说学校有个重要项目需要大家集资,每个人至少转 3000 元到指定账户,还说这是为了大家的未来发展。小秦看到视频中老师的神态、动作都和平时无异,便照做了。结果后来老师在班级群里辟谣,小秦才发现视频是 AI 深度伪造的。

诈骗手段分析:通过 AI 深度伪造技术制作逼真的视频,冒充熟悉的人发布虚假信息,利用受害者的信任骗取钱财。

十二、冒充学校官方诈骗

1. 冒充教务处诈骗

案例详情:大三学生小吴收到一条来自 “学校教务处” 的短信,内容称其学分存在异常,需登录指定网址完善信息,否则影响毕业。小吴看到短信中的学校名称、自己姓名等信息都准确无误,心中十分慌张,便立即点击链接,按照提示输入了身份证号、学号、银行卡号等信息。随后,小吴的银行卡收到多条消费短信,卡内 8000 元被盗刷。

诈骗手段分析: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学生个人信息,冒充学校教务处,利用学生对学业和毕业的重视,以学分异常等借口,诱导学生登录虚假网址,骗取个人敏感信息,进而盗刷银行卡资金。

2. 冒充后勤部门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郑在宿舍接到 “学校后勤部门” 电话,对方称其宿舍存在电路安全隐患,需要缴纳 300 元的电路改造费,否则将暂停宿舍供电。小郑担心影响日常生活,未向辅导员核实,就通过扫码支付了费用。之后,小郑发现宿舍供电正常,联系后勤部门才得知遭遇诈骗。

诈骗手段分析:骗子冒充学校后勤部门,以宿舍安全问题为幌子,利用学生对生活设施正常使用的需求,骗取所谓的 “改造费用”。

3. 冒充校园一卡通中心诈骗

案例详情:大一新生小王收到 “校园一卡通中心” 短信,称其校园卡存在异常消费,需立即登录指定链接进行冻结操作,否则卡内资金将被盗刷。小王点击链接后,按要求输入了校园卡密码和支付密码。没过多久,小王发现校园卡内的 500 元余额被全部消费,这才意识到被骗。

诈骗手段分析:通过冒充校园一卡通中心,以卡内资金安全为威胁,诱使学生在虚假链接上输入重要密码信息,从而盗取卡内资金。

十三、助学金 / 助学贷款诈骗

1. 虚假助学金申请诈骗

案例详情: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小孙,在网上看到一则 “国家助学金额外申请通道” 的信息,称只要缴纳 800 元手续费,就能优先获得高额助学金。小孙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便按照要求转账。转账后,对方以各种理由拖延助学金发放,最后失联,小孙的 800 元打了水漂。

诈骗手段分析:针对家庭困难且渴望获得助学金的学生,编造虚假的申请通道和高额助学金承诺,以手续费为由骗取钱财。

2. 冒充助学贷款机构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周曾申请过助学贷款,某天接到 “助学贷款机构工作人员” 电话,对方准确说出小周的贷款信息,称国家政策调整,需要小周将贷款本金转入指定账户进行重新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全额返还并发放利息补贴。小周信以为真,转账 2 万元后,发现被骗。

诈骗手段分析:冒充助学贷款机构,利用掌握的学生贷款信息获取信任,以政策调整为由,诱骗学生将贷款资金转入指定账户。

3. 助学金到账需激活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李收到短信,称其申请的助学金已到账,但需要先缴纳 500 元的激活费用才能提现。小李为了尽快拿到助学金,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然而,转账后并未收到助学金,再联系对方已无法接通。

诈骗手段分析:以助学金已到账为诱饵,编造需要缴纳激活费用的谎言,骗取学生钱财。

十四、学术科研诈骗

1. 虚假**写代发诈骗

案例详情:面临毕业的学生小胡,因论文写作进度缓慢,在网上搜索 “**写” 服务,与一家机构取得联系。机构承诺可以代写高质量论文并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小胡支付 8000 元定金后,收到的论文质量极差,且无法发表。当小胡要求退款时,对方拒绝并将其拉黑。

诈骗手段分析:抓住学生在论文写作和发表方面的需求,以高质量论文和核心期刊发表为承诺,骗取定金或全款,提供劣质服务后失联。

2. 虚假学术会议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许收到一封邮件,邀请其参加某国际学术会议,并表示论文被录用,需缴纳 3000 元的会议注册费和论文发表费。小许觉得这是提升学术能力的好机会,便转账缴费。之后,会议并未如期举行,小许也无法联系到主办方,才发现是诈骗。

诈骗手段分析:伪造学术会议邀请函,以论文录用为借口,骗取学生的会议费用。

3. 科研项目合作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姜在校园论坛看到一则 “科研项目合作” 的帖子,对方称有国家级科研项目,需要学生参与,并承诺给予丰厚报酬和科研成果署名。小姜加入后,对方以购买实验材料、缴纳项目保证金等理由,让小姜多次转账,共计 15000 元。最后项目毫无进展,小姜意识到被骗。

诈骗手段分析:以科研项目合作、成果署名和报酬为诱惑,编造各种费用理由,骗取学生钱财。

十五、快递物流诈骗

1. 虚假快递丢失赔偿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张接到 “快递公司” 电话,对方称其快递丢失,要给予双倍赔偿,但需要小张先点击链接填写银行卡信息进行身份验证。小张点击链接输入信息后,银行卡内的 3000 元被转走。

诈骗手段分析:冒充快递公司,以快递丢失赔偿为幌子,诱骗受害者点击虚假链接,填写银行卡信息,实施盗刷。

2. 违禁品快递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程接到 “邮政局” 电话,称其快递中查出违禁品,涉嫌违法,需配合调查,将资金转入 “安全账户” 自证清白。小程害怕不已,按照要求转账 5000 元,事后发现被骗。

诈骗手段分析:冒充邮政或执法部门,捏造快递中有违禁品的虚假事实,利用受害者的恐惧心理,骗取资金。

3. 快递代收费用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董收到短信,称其有一个快递因地址不详无法派送,需支付 20 元代收费用后重新派送,附带了一个支付链接。小董支付后,一直未收到快递,再联系也无人回应,才知被骗。

诈骗手段分析:以快递派送问题为由,要求受害者支付虚假的代收费用,骗取钱财。

十六、情感陷阱诈骗

1. 虚假恋爱杀猪盘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卢在社交软件上认识了一名温柔体贴的 “女友”,两人感情迅速升温。一段时间后,“女友” 称自己在投资项目上遇到困难,希望小卢帮忙。小卢为表爱意,先后转账 5 万元。之后,“女友” 突然失联,小卢才发现自己陷入 “杀猪盘” 骗局。

诈骗手段分析:通过网络建立虚假恋爱关系,获取受害者信任后,以投资、生活困难等理由,骗取大量钱财。

2. 网络借贷情感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冯在游戏中结识了一位 “好友”,两人经常一起玩游戏、聊天。“好友” 以家人患病急需用钱为由,向小冯借钱,小冯念及友情,借给他 3000 元。之后,“好友” 以各种理由拖延还款,最后消失不见。

诈骗手段分析:利用网络交友建立的情感联系,以紧急情况为由借款,达到诈骗目的。

3. 虚假亲情诈骗

案例详情:学生小蔡接到电话,电话中传来 “孙子” 哭泣的声音,随后一名 “绑匪” 称绑架了小蔡的孙子,要求立即转账 10 万元赎人。小蔡惊慌失措,未与家人核实就转账。事后发现孙子安然无恙,才知被骗。

诈骗手段分析:通过模拟亲人声音,编造被绑架等紧急情况,利用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实施诈骗。